• 脑瘫的特质和一般支持策略

    (一)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对大脑的一种非进行性损伤的总称。症状可能会在出生时被注意到,或者可能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才变得明显。它是一个症状多样的障碍类型,每一个脑瘫孩子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障碍。

    (二)脑瘫幼儿的特质

    1.脑瘫儿童的主要表现

    (1)运动障碍: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有些脑瘫儿童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脑瘫儿童中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

    (7)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导致容易流口水,牙齿质地疏松易折。

    (8)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会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症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2.脑瘫的主要表现类型

    (1)痉挛型:四肢肌张力高。肩关节内收内旋,肘、腕关节屈曲,前臂内旋;髋关节内旋,双腿交叉,足下垂。

    (2)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不全,头控能力差,面部表情异常,紧张时无效运动增多,身体扭转痉挛。

    (3)共济失调型:行走步态不稳,摇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指鼻不稳。

    (4)肌张力低下型:松软无力,自主动作极少,被动活动时关节活动的幅度异常增大。这是婴幼儿脑瘫的一个特殊过程,2-3岁后大部分将转移为其他类型。

    (5)混合型:痉挛性和不随意运动型同时存在较多见。

     

    3.脑瘫幼儿康复的基本原则

    (1)按照幼儿的发育规律,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康复计划:正常幼儿在2-18各月内会完成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的发育过程,但脑瘫的幼儿则可能在10个月-4岁左右完成。康复将尽可能缩短这个运动发育阶梯。

    (2)注意纠正异常姿势,发展正常的运动模式:改变异常的肌张力;在各种体位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左右对称;发展运动调节能力和平衡能力。

    (3)在日常的生活及游戏中进行康复: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智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脑瘫幼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幼儿的动作协调不良。如行走、跑步、单脚跳等粗大动作;如穿衣穿鞋等手部动作。

    2.社会适应困难,有自卑和焦虑的情绪。

    3.自理方面比同龄幼儿有困难。

    (四)脑瘫儿童的一般支持策略

    1.在粗大动作方面,教师尽量组织幼儿可以与人合作的游戏,或组织幼儿喜欢和表现很好的游戏,通过游戏来给予幼儿信心;在手部动作方面,教师可辅助幼儿念一些口诀,并且多给予幼儿动作示范。

    2.班级教师可以设计绘本欣赏及障碍体验活动,帮助班级普通幼儿了解肢体障碍所带来的困难,从而给予班级肢体障碍儿童适当的帮助。也可通过“明星时刻”等活动,让班级幼儿从优势视角发现肢体障碍儿童的优势,了解生命的多元与差异。幼儿动作协调不良,他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思考,成人应组织适当的活动来引导和鼓励幼儿,对幼儿有耐心,避免催促幼儿。

    3.班级环境做出适当调整。安排方便进出教室的位置;卫生间安装扶手方便肢体障碍幼儿入厕;安排固定的同伴,在衔接时间及户外活动等时间能跟随班级活动,如:提醒幼儿入厕、排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