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的特质和一般支持策略
(一)听力障碍的定义
听觉生理的发展在胎儿期三周就已经开始,在此听觉系统发展的过程中,若产生停滞现象或其他变化,使得听觉功能无法完全发展,即统称“听觉损伤”,而对于听觉损伤所带来的听觉变化现象则成为“听力障碍”。
产生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如家族遗传史、孕期前三个月感染病毒性疾病、早产并体重过轻、出生时缺氧、细菌性脑膜炎、头、颈畸形、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置于噪音环境中等。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虽然耳蜗发展正常,但大脑听觉中枢需依赖出生后环境中的各种声音的不断刺激,才能逐渐发育并发展健全的听语功能,刺激如果不足会使得大脑中原先被设计用于听力和语言的神经细胞转换成其他的功能及用途,此时要再扭转其功能恐怕是相当的困难。把握零至三岁黄金时期的介入是早疗的首要原则,因为三岁以前婴幼儿的大脑学习可塑性最高,更是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间;因此听力障碍的幼儿只要及早获得相关的疗育及听语复健学习,大都能减少听力损失造成人格、情绪、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影响,更能提升幼儿的学习潜能而不会形成后续学习上的障碍。
(二)听力障碍的特质
1. 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和动觉来感知周围的事物,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极强,触觉会非常灵敏,但是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
2. 主要通过模仿学习,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水平,对形象直观的内容记忆比较快,靠直接经验获得知识,记忆和理解抽象的内容比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理解一些概念,会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 有意注意发展缓慢,稳定性不够,容易分散注意力。
4. 语言能力多低于实际年龄水平,主要通过在普通环境中模仿和不断地运用而得到发展,部分幼儿能够借助手势语交流。
5. 由于理解困难,易产生误解、猜疑和情绪,个别幼儿自制力较弱,易着急。
(三)听力障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 口语书写表现差,过度依赖视觉线索。
2. 无法听见或无法听清楚说话者的声音,无法获得有效的听觉信息,因此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活。
3. 听力障碍剥夺了幼儿的听觉感受,阻碍语言获得和言语发展,最终将影响高级认知活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听力障碍不同于视力障碍、肢体障碍,具有不易觉察的特点,致使听力障碍者在日常交往出现困难时难以得到谅解或获得帮助,从而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和社会适应性不良,进而诱发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出现[1]。
(四)听力障碍的一般支持策略
1.物理环境的支持
给予幼儿丰富的环境刺激,以便能满足其多感官的需要。为使听障儿童更好地参与班级活动,幼儿园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在不造成过度负担的情况下,为听障儿童提供合理便利,包括必要的物理环境调整,如:在教室地面铺设地胶垫,在搭建区铺设地毯,在屋顶和墙壁上布置吸音降噪材料;建立班级常规以减少普通幼儿无意义走动和大声喧哗的次数;合理安排听障儿童的座位,集体活动时,让听障儿童坐在能够听清教师语音,且容易与教师进行眼神、表情交流的位置;区域活动或小组活动时,使听障儿童远离窗户、走廊、空调或电扇,减小噪声干扰。
2.人文环境的支持
(1)营造接纳、有爱的氛围。不要轻易降低对听障幼儿的期待,以他们擅长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呈现信息,并支持他们通过多种的表达方式在游戏中学习。多鼓励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建立其信心。(王敏的书)
(2)首先要保持听障幼儿在能听到的范围内,成人说话放慢速度但音调正常,句子完整,且尽量说明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常为他叙述当下的情景及活动中的人事物;让班级儿童了解听损儿的沟通需要及协助方法。对全班同学说明听力障碍的原因及需要的协助,同时在听损儿童座位旁边安置一位“小老师”,协助听损儿对指令、互动、学习等理解。也请“小老师”告诉老师在下课时间听损儿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的情况。
(3)教师应学习掌握基础的听障儿童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应对助听辅具有所认识。如:基本了解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能进行听觉辅具的开关机,简单故障的处理等。还应了解听力障碍的相关知识,如:了解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基础的言语康复联系技能等。除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外,学龄前听障儿童的生活照顾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属于自己的宝贵经验。如(冬天)户外活动滑塑料滑梯时,由于摩擦容易产生静电,会影响听障儿童耳蜗的使用,因此要尽量减少听障儿童玩滑梯的频率。
参考资料:
[1]:亓贝尔,刘博,高文斌.听力障碍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9):1533-1536.DOI:10.13201/j.issn.1001-1781.2014.19.028.
Copyright © 2016-2023 奇色花融合教育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